無擇.且樂
关于创作的又
2023-5-6 漫漫


Roberta WagnerShelley Rhodes之后,最近发现Eva kalien,这三位是我非常喜欢的艺术家。她们都非常高产,不断尝试,表达内心与直觉,作品抽象且非常有灵性。



来自Eva kalien的一些介绍(系统自动翻译):“创造艺术使我们能够在更深层次上进行交流,而文字通常无法进行交流。但首先,我们必须找到自己内在的联系,并敢于寻求内在的宁静。摆脱语言的束缚,开阔视野,放下“要创造什么”的想法,这样你就可以挖掘你的直觉艺术。你是你最大的潜力。如果我们失去了与自己的联系,我们的艺术如何与他人建立联系?在大自然中找到宁静静止的地方是必不可少的,找到一个地方,在那里你可以沉浸在深深的沉默中,它可以是你后院的一棵树旁,也可以是公园里的长凳,重要的是你找一个休息的地方,进入自我,从内部进行创造。重要的是从一开始就认识到艺术不是在头脑中发展的,艺术是一种非常脆弱的东西,与心灵有很大的关系。一方面,它是安静的,另一方面,倾听事物地崇高语言,聆听其间说话、声音或者闪耀的东西。”与我的内心非常共鸣。



希望在今后的创作中,逐渐打开一种相对来说更为轻盈的方式。什么意思呢?我觉得我过去在创作过程中有一种强烈的内在情感,可能就是多年以来在内心反复回荡的那种内心情感情绪上的力量。这个过程在过去的两三年里面,通过创作释放了很多,现在整个人平和很多了。这个过程对我有很大的帮助,是给我内心的一次深层疗愈,把那些积压的东西给释放出来,进行了转化和升华。对我来说这是一种非常好的疗愈方式,但同时这样的创作它有更多的个人倾向性的东西,以及一些局限性。往后希望打开一种更轻盈的创作方式,即时的、直觉的、对当下世界的认知与感受,一种即兴表达,减少思考的那一部分,促进直觉转化的那一部分,使整个作品形式、创作模式以及它的内在力量都转向一个更加轻盈的方向,不那么沉重,我想那会很有趣。我说的轻盈,不是指意识厚度上的轻盈,而是指表达的途径和形式。我有非常非常多想说的内容,但无论语言、文字还是画面,在这个表达上,仿佛有一些很大的无形的阻碍,使这一切都囤在心里无法化为有形的东西。我的输出通道一直有挺强的障碍。我试图尝试一二。



除了人工智能相关领域,最近看得很起劲的还有《南画十六观》。之前其实也看过朱良志教授的其他书,但一直觉得他的书非常学术,没有那种艺术带来的感发,不是说不好,只是说更倾向于美学学者的著作,不是艺术家视角的。但在这本书中,我倒是彻底被感染了进去,不知道是书的表达方式还是刚好我对这个领域非常钟爱。



从中国文人画里去寻找一些形式表达的灵感,从国外现代艺术特别是纺织品艺术里去强化基本技能,然后多做实践。去放松心灵,把自己扔出去,不要害怕坠落,尝试没有压力地、松驰地去实践,去自由的探索与表达。



汉字。诗句。



古代文人画和现代抽象艺术。



疏朗与浓稠。纵有百转千回,万语千言,都在不言中。



宣纸、蚕丝、棉、麻。手缝针线。



在当下全然投注。对过往不再粘滞。来去空空,畅通所有的时间与空间。



生命(不只限有机生命)的语言。生机,丰富,起落,顿悟。见天地,见众生。



人,动物,植物,细菌,尘埃,星云。万物同一,互相转化。



乱。浑。荒原。涉事。禅。



我的心里有整个世界,我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它们和现实的整个世界互为观照,饶有趣味,默然相望,寂静不语。

发表评论:
昵称

邮件地址 (选填)

个人主页 (选填)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