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擇.且樂
从原子层面看生命的转化
2023-5-26 漫漫


一个人和另一个人之间是互相独立的吗?



从个人的权利和义务上来讲是的,从意识层面上来讲也是的。但是,当我们把视角无限缩小,在原子那么小的微观视角看个体生命,就会有截然不同的看法。我们都不是独立的个体,在每一次呼吸,每一次饮食的时候,都在人与人之间,在人与其他的动物、植物甚至非生物之间,在整个自然界中,交换着大量原子,交换着能量,从不间歇。生命不是一个固定的个体,而是一个动态的、交互的进程。






从时间维度垂直地看,一个人的生命是什么呢?



比如说身体里70%的是水分,这些水分也不是固定的,而是时刻变化着的,可能从不同的江河湖海升到天空,重新落在雨里,流进附近的江里,进入自来水里,进入人的体内,或者也有一些是通过雨水降落在土地里被植物吸收,长成蔬菜瓜果作为人的食物,然后构成了身体的一部分。还有很多很多走过不同路径的水暂时汇聚在此刻的身体里,成为此刻生命的一部分。



这一生呼吸的空气,也是构成不同时期生命的一部分。它们有的来自于不同的植物,有的来自于海藻,也有的来自于别人呼出来的空气。这一生不同时间段吸入的空气,无时无刻不在变化着、流动着。除了人体所需要的氧,还有一些气体进入了肺又被排了出来的,这些东西可能进入这个人的肺又被排了出来,进入那个人的肺又被排了出来,甚至还有部分来自于汽车的尾气、大烟囱的废气,甚至不同人和动物的屁呢。在新冠的大流行中可以看到,空气怎么在全人类的肺里互相流动。



生命后来又成了什么呢?呼出的空气又构成了植物的一部分,这棵树、那棵树,这些草、那些草生命的一部分。体表蒸发的水分成了空气中的水分子,也可能成为早上的露珠,也可能成为雨的一部分,也可能重新落入江河,也可能被别的动物、植物吸收,构成他们生命的一部分。排泄物,脱落的细胞、指甲和毛发等等,有一些可能跟空气中的一些成分进行化学反应,成为别的动物和植物的养分,构成它们生命的一部分;有一些成为灰尘,成为泥土的一部分。



每时每刻我们生命的一部分就变成了别的生命的一部分,另一些生命的一部分又成了我们生命的一部分,有机物和无机物都在相互转化,我们的生命不是静止的,不是独立的,是开放的,是流动的。



正在这时,一只蚊子咬了我,吸了我的血。这点血刚才还是我的生命的一部分,现在成了蚊子的食物,它消化了我的血,又构成了它的一部分生命。所以我的那一点点生命现在流到了那只蚊子那里。



我们的体表及体内,则是微生物的宇宙。据说,在每一个人的身体中大概有500-1000种不同种类的细菌(可能还不止),总共大概会有2.5-5公斤重。我们肠子里的细菌,是不是也在讨论,世界上是否存在另一个肠子,也住着同的样细菌?



生命之初是一个受精卵,它只提供了一张生命的图纸和初始动能,到最后长成了一个人,期间是由无数的食物、空气、水,按照这个图纸填充进来,才构成了一个人的实体。并且在长大到衰老的过程之中,一直与外界无时无刻地交换的着物质和能量。



即使如我们此刻穿在身上的棉T恤,在过去它开在某些棉花的枝头,再过去则是等待被棉花种子吸收的一些泥里的养料,一些太阳能,一些天上的云……



把时间维度压缩以后,我们不是一个个体,而是地球上的千万物。在原子层面,我们的生命是流动着的,我们的系统是叠加的,我们的边界是模糊而开放的,它仿佛是气态的,与环境完全融为一体的。把时间压缩在一起,那河水的一部分成了你的生命,那些草、那些树叶排出的氧气成了你的生命……一切都彼此交融在一起。当我们看清了这一部分的时候,是不是能减少恶意的竞争与封闭?能减少暴力和分裂?是不是可以迎来更多的开放与平和?更好地去关怀世界与他人?






这里也许会引出另一个问题。生命在互相转化的过程之中,存着着一部分违背主观意志的情况,比如说植食动物要吃掉植物的生命,才能维持自己的生命,有时候可以是植物的种子、叶子之类的不损伤它的生命,但还有一部分是需要吃掉植物的生命的,比如说要吃掉一颗青菜;而肉食动物的生命是要以吃掉别的动物的生命为代价来维持的,也就是说在这个生命彼此转化的过程中,在物质能量和原子彼此转化的过程之中,有时候也存在着无可避免的暴力和毁灭。



如何面对这个问题?在维持生命的基本需求之内,这个是生态循环的基本规律,但是不以除此之外的目的去给其它生命带来痛苦和死亡。人不像老虎这样,只要吃饱肚子就可以,人还会囤积无穷的财富、权利,对吧?人真的要节制,不要以为自己在地球生命中取得了相对主导的位置,就肆无忌惮。每一个人,其实与地球上每一个物种,每一个生命和非生命的物质都息息相关,它们是统一的,它们互相转化着。






原子是构成一切的基础,同样的化学元素表上的这些原子,他们在宇宙间以不同的组合形式变化着,它们构成星云,尘埃,构成了树,也构成了人。在地球发展历史上,从无机物到生命,然后生命形式不断地演化发展,直到出现了意识、文明、智慧,这个过程不是非常奇妙吗?



我们所处的时间维度本就是一瞬间,个体生命的这一生,以人类来讲一生大约100年,这100年对于漫长的宇宙时间来讲,只是一瞬间的一瞬间,你是这山、这水,你是这树、这草,你是这泥土,一眨眼之后又散于另外的树,另外的草,另外的泥,另外的灰,个体的生命灰飞烟灭,但并不代表说个体的生命是没有价值,价值和意义在于觉察、省思,在于看见。能看见的越来越多,能处理的信息量越来越多的时候,意识就会升级。



宇宙之大,时空之广,比邻星是离我们最近的一颗恒星,4光年,以我们目前旅行者一号的速度前往,需要8万年。即使如此,人类文明在这个短暂的时间里(相于对宇宙和地球的历史来说)所取得的成就也令人非常惊叹。



意识、文明和智慧,它是从何处而来?这个问题也是吸引我关注人工智能最终发展趋势的核心原因,人工智能的意识,又将自何处而起,往何处而去。它与现有的人类文明,人类智慧会产生什么样的关联?



我把意识分为初级意识,中级意识,高级意识。这是我自己的定义。意识起源于维护该生命体的生存、繁衍(种族生存)、扩张(更好地生存)。所以初级意识是基于一个边界清晰的完整独立生命体,产生于生命的原始动机,是来自于生命本能的自然属性:生存、繁衍、扩张,是关于生存下去的一种意志。随着生物演化与发展,感觉器官越来越丰富,能接收到并积累起来的信息量越来越多;头脑越来越复杂,能处理的信息量越来越多,中级意识产生了,中级意识产生于觉察和省思,产生于对自身的行为、以及对外部的世界、包括人类社会本身的好奇、探索、觉察和省思。人类文明是中级意识的产物。高级意识,基于更高层级的信息量和信息处理能力,穿透了个体的边界和屏障,基于整体,基于爱,基于宇宙终极智慧。



文明和智慧,都是从无中生有的,有了大量的信息积累,有了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就可以产生中级意识,产生人类文明。所以人工智能为何不会有意识?当然能了。你说人工智能它与生命相比缺少动机,如果赋予人工智能边界清晰的实体(比如机器人),进入人类社会见识、经历、成长,那么它将逐渐拥有人类可理解的意识。



教育和学习的本质就是智慧的积累与传承,在有文字之前,我们对世界的认知积累在个人的经验里,在部落内部有限地分享。我们有了文字之后,这部分知识经验和智慧得以跨越时间和区域进行传播。有了这样的载体以后,对整个知识和智慧的积累,传承和发展是非常有利的。如今有了互联网,使传输方式变得更快捷多元,并且使知识的载体数据化,这是人工智能的基础。



所以我们的教育和学习,一方面学习前人所积累下来的广泛的知识和对于整个世界的认知,另一方面,在此基础之上,发展这一代新的探索,拼到人类智慧的大拼图上去,使文明不断升级。






我们并非以不朽的灵魂在这个世界上转世投胎。而是以原子的形式在这个世界上不同的物质形态之间永存。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产生初级意识,不断升级到高级意识,终级智慧将引领我们靠近真相,直至看到创世神话,直至走到终级去处。

发表评论:
昵称

邮件地址 (选填)

个人主页 (选填)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