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川草木,万物有灵。
艾草和苏木,颜色真美。
没想到材质本身的影响那么大。艾草是一锅煮出来的,棉与麻是浅浅的绿,而蚕桑丝和柞蚕丝是接近咖啡色的绿。蚕丝与麻混纺的布料色泽也在其中间。动物蛋白纤维的上色性能非常好。而化纤基本不能在植物染料中上色。苏木也一样,从胭红到饱满浓郁的红,是同一锅里煮出来的。
中秋假期和几个好友相聚,谈到环境和工业化污染相关的问题。全球通行的经济体制,是以速度来衡量的。要加班加点的设计以更新迭代产品;要加班加点地生产产品;然后加班加点地策划营销推广方案;然后到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加班加点绞尽脑汁和利用各方资源把产品销售出去;不想买的人要说服TA买,想买一份的人要说明TA买两份,钱不够我贷款给你买。。。。。。人类在各个环节竭尽全力,实际上制造了很多很多垃圾。这是一个生产产品容易的时代,很多时候,生产一个产品的成本远低于让它消失降解的成本。在以前,如果我们需要一个买菜容器,需要采颉材料(竹子或藤条),编织成器,需要很多时间成本,因此会珍惜,长久使用,终有一天它坏了,将很快回到自然降解循环。现在用塑料袋,它的生产成本低到可以忽略不计,因此人们边用边丢,用一次就丢,从不珍惜,然后让它消失并降解于自然却需要无数的时间成本,只是那个成本不需要当下的使用者和生产者买单罢了,但总有人得为此买单。衣服,日用品,到电器,玩具,一切都是如此。经济增长率需要过度消耗的支撑。这是目前全球通用的经济规律的根基,简值难以动摇。
伦敦经济学院的人类学家David Graeber在《狗屁工作(Bullshit Jobs)》一书中,引用了数据分析公司YouGov2015年在英国的调查,发现在社会生活中毫无意义、甚至有害的工作占了所有工作的一半以上。人类无休止的工作不仅没有创造相应的社会价值,还给自身和社会带来困扰。哲学家萨特说,人一旦闲下来,就会思考人存在的意义,这让统治阶层或管理者恐惧,不如让这些人忙于工作,没有那么多时间思考和反抗。而真正为社会作出贡献的工种,比如医生、护士、清洁工、教师、工人等等,他们通常付出大于回报。作者呼吁人们必须从价值观上进行突破,不应当内化统治阶级炮制的工作哲学,而应该找到自我,从基层发起社会变革。社会也应该将时间归还给人们,每个人都拥有无限的创造力,只有在对自我时间的掌控中,人才能发挥天赋和创造力。社会应从财富取向变成价值取向,这才能真正摆脱奴役的生活,转而迈入追寻精神价值的生活。
必须去觉察,生活表象背后的本质。有节制地生活,对山川万物,常怀敬畏感恩之心。人来于自然,也归于自然。无论什么时候都是如此。
每一个人,都有必要做好自己的那一部分。
And 今夜中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