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julia Wright的一段分享

2022-1-14 漫漫 他山

    今年我们在家里度过了很多时间,封锁让我的世界感觉非常渺小。每天散步都会带我穿过林地和当地的绿色空间,我喜欢这些地方,但没有什么比海岸更能滋养灵魂了。我感觉到没有广阔的天空,令人叹为观止的蓝色,只有海岸带来的光线,它似乎在我的作品中得到了回响。

    我所有作品中最重要的主题都包括生长和腐烂,从苔藓和地衣生长模式的重复形式,到鹅卵石形成的侵蚀效应以及盐腐蚀金属形成锈蚀的方式。我被小细节所吸引,我的珠宝和纺织品作品都受到自然界中出现的形状和图案的启发,尤其是精致,脆弱和谦逊的东西。我一直在拍照,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收集鼓舞人心的物品,绝对喜欢画画。我的想法来自所有这些影响,有时我会在制作之前计划好作品,但我最喜欢的是那些随着我的发展而有机增长的作品。


评论(0) 浏览(4)

草木小令04-当天幕开启的时刻

2022-1-11 漫漫 针线

点击查看原图

    当天幕开启的时刻,辰星还未褪尽。

    地平线,以及,在沉寂中等待上场的芳菲。

    不要活在努力里,去活到热爱中。

    星光黯淡。

    但每一颗黯淡的星,其实都非常巨大、热烈、神奇、无尽。。。

    我肠子里的细菌们在讨论:世界上有没有可能存在着另一个肠子,那里也生活着细菌?

    PS:层一:美国腊染布;层二:手工苏木拓染+染色的棉布;层三:苏木染色的蚕丝欧根纱。

点击查看原图

点击查看原图

点击查看原图

评论(0) 浏览(9)

万物静默如谜之第三个小片

2022-1-10 漫漫 针线

点击查看原图

    树叶的拓染,然后叠加苏木套染,形成第一层的胭粉。

    第二层是虎杖染的蚕丝呈现姜黄色,第三层是虎杖染的亚麻呈现鹅黄色,第四层是黑豆染的亚麻中灰色。

    每天在厨房里煮布。

点击查看原图

点击查看原图

点击查看原图

评论(0) 浏览(11)

柳宗悦谈抽象

2022-1-10 漫漫 他山

    “率先引领起抽象美这股风潮的创作者们独立地开拓出了这片天地,他们值得我们的极大敬意,因为他们的举措意味着一大创作。然而追随其后的人,因其追随者的身份,从一开始就落于下风,到了第二代、第三代,追随有者们就更容易陷入对死气沉沉的抽象美的追求中去了。至少,此时的抽象美已经定型,生机黯淡。”

    “美到极致则显抽象……这个世界上的众多美丽作品,多多少少都带有一些抽象元素。但这并不是说,创作采取抽象的表达风格就会为作品增添美感,刻意制造的抽象感反而容易令作品失去生机,因为此时,作品很可能会流于形式,受到了‘抽象’这个概念的束缚。执着追求抽象效果会使抽象失去自由。”

    “抽象并不是与具象完全对立的概念,它或许包含具象,或许是对具象的提练,或许会切合具象,总而言之,抽象与具象是统一的……抽象美是艺术的巅峰之一,这么说完全没有问题……抽象艺术成为如今的一大潮流,也可以说是因为它与知识时代存在紧密联系,但是这样一来,现代抽象美就会陷入危机,因为人们没有扎根进具象,只从抽象中提取抽象。”

    “我对原始艺术怀着极大的敬意,在原始艺术中,我常常邂逅令人沉醉的抽象艺术,而那些抽象艺术完全不是知识的产物,它们来自切实的通体感受。从一定意义上讲,它们就是最具体的表达方式,可以说,这就是原始艺术震撼人心的内核所在,堪称‘最具象化的抽象’。原住民不创造没有生命的抽象作品,他们创造的抽象作品与徒具形态的抽象,以及在人们的刻意区分下容易流于狭隘的现代抽象作品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切合具象,发展至醇熟的抽象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抽象。”

    “冰面龟裂产生的不规则线条本身就是妙不可言的线纹,抽象纹样美到极限,就会回归数理与法则……对具象事物的抽象化表达。人们针对某个事物,凝集、萃取出它的美,再将其浓缩至顺应法则……法则是鲜的抽象……反过来说,归于抽象时,具象才愈显生机。所以,抽象就是具象的精华,否定了具象的抽象,只不过是从具象中剥离开来的片面抽象。真正的抽象,体现的是‘具象即抽象’‘具象、抽象统一’。”

    “美起源于混沌,所以归于元素。这种单纯的元素使得美自发转为抽象美,这样的抽象美达到了抽象的最大限度。看到这些作品,我们就会发现当今的很多抽象画还没有发扬到极致,它们具备的抽象是人们强行制作出来的,而不是原本就必然会出现的……近代的抽象美总是流于形式,欠缺内涵,这就是理性的不当作用导致的。执着追求抽象会令抽象限入束缚……抽象艺术必须是彻头彻尾的自由艺术,只有在这个时候,我们才能看到抽象美真正的光辉。不拘泥于抽象的抽象,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抽象,它是自然的,不是人造的。受理性划分控制的抽象会失去自由。抽象美必须是自由美,不能被理性掌控,落入不自由的境地。”

    “能够触达本质的是人的直观,而非理性知识。”

    “研究美学的学者,不是美学家;研究哲学的学者,也不是哲学家。”

    “倾听艺术品的声音,如同镜子接受物体。”

    摘自《物与美》。

评论(0) 浏览(5)

万物的表情

2022-1-5 漫漫 针线

    虎杖的表情,苏木的表情,黑豆皮的表情,那些飘落的树叶的表情,万物静默如谜。

    煮了一整天的布。

点击查看原图

点击查看原图

点击查看原图

点击查看原图

点击查看原图

点击查看原图

点击查看原图

点击查看原图

评论(0) 浏览(10)

Powered by em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