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和创作能解一切忧愁

2023-5-31 漫漫 碎语

    学习和创作能解一切忧愁,它们是生命的必须,和吃饭喝水一样。没有它们就活不下去。

    当然,我所说的学习和创作,皆是指出自自己生命内在的驱动,不是应付来自外在的需求。

    学习是出自生命本身对世界的好奇和探索;创作是出自生命本身对世界的感受和理解。

评论(0) 浏览(15)

孩子们的作业

2023-5-26 漫漫 针线

    给孩子们的拓展课,这是第二学期。

    其实只是抱着体验生活的初心去的,因为还是蛮喜欢小孩子的,好奇我们能搞出什么来。

    虽然越来越社恐,出门总是甚感艰难。

    孩子们有时候也挺调皮的,会把教室搞得很脏到处都是颜料、染料,偶然还需要维持一下课堂纪律。

    但总的来说依然是蛮有意思的,孩子们的作业,还是挺有创造力的,这是其中几件我比较喜欢的。

    四年级的那位男孩子说:“老师,我们班的女孩子都想来上你的课。”五年级的那位女孩子说:“啊啊啊,老师,我明年六年级了,没有拓展课了,5555”还有二三年级的小宝宝默默地刺了自己的手也中吭声,我问是不是被针刺过了所以缝得越来越少?他们说:“是啊是啊,被刺了很多次。”

    同时,也给我很多启发,关于教育、创造力、心性的培养等等方面。每个孩子都渴望被看见、被认可,当他们热切地问:“老师,我是不是有进步了?”“老师,我的作品棒不棒?”的时候,觉得温暖且有责任,不仅仅是一个拓展课,更是与一个个小小心灵的真诚互动。每个孩子都有其特色、优势的地方,需要我们去看见、认可、鼓励。

点击查看原图

点击查看原图

点击查看原图

点击查看原图

点击查看原图

点击查看原图

点击查看原图

点击查看原图

点击查看原图

评论(0) 浏览(11)

从原子层面看生命的转化

2023-5-26 漫漫 碎语

一个人和另一个人之间是互相独立的吗?

从个人的权利和义务上来讲是的,从意识层面上来讲也是的。但是,当我们把视角无限缩小,在原子那么小的微观视角看个体生命,就会有截然不同的看法。我们都不是独立的个体,在每一次呼吸,每一次饮食的时候,都在人与人之间,在人与其他的动物、植物甚至非生物之间,在整个自然界中,交换着大量原子,交换着能量,从不间歇。生命不是一个固定的个体,而是一个动态的、交互的进程。

从时间维度垂直地看,一个人的生命是什么呢?

比如说身体里70%的是水分,这些水分也不是固定的,而是时刻变化着的,可能从不同的江河湖海升到天空,重新落在雨里,流进附近的江里,进入自来水里,进入人的体内,或者也有一些是通过雨水降落在土地里被植物吸收,长成蔬菜瓜果作为人的食物,然后构成了身体的一部分。还有很多很多走过不同路径的水暂时汇聚在此刻的身体里,成为此刻生命的一部分。

这一生呼吸的空气,也是构成不同时期生命的一部分。它们有的来自于不同的植物,有的来自于海藻,也有的来自于别人呼出来的空气。这一生不同时间段吸入的空气,无时无刻不在变化着、流动着。除了人体所需要的氧,还有一些气体进入了肺又被排了出来的,这些东西可能进入这个人的肺又被排了出来,进入那个人的肺又被排了出来,甚至还有部分来自于汽车的尾气、大烟囱的废气,甚至不同人和动物的屁呢。在新冠的大流行中可以看到,空气怎么在全人类的肺里互相流动。

生命后来又成了什么呢?呼出的空气又构成了植物的一部分,这棵树、那棵树,这些草、那些草生命的一部分。体表蒸发的水分成了空气中的水分子,也可能成为早上的露珠,也可能成为雨的一部分,也可能重新落入江河,也可能被别的动物、植物吸收,构成他们生命的一部分。排泄物,脱落的细胞、指甲和毛发等等,有一些可能跟空气中的一些成分进行化学反应,成为别的动物和植物的养分,构成它们生命的一部分;有一些成为灰尘,成为泥土的一部分。

每时每刻我们生命的一部分就变成了别的生命的一部分,另一些生命的一部分又成了我们生命的一部分,有机物和无机物都在相互转化,我们的生命不是静止的,不是独立的,是开放的,是流动的。

正在这时,一只蚊子咬了我,吸了我的血。这点血刚才还是我的生命的一部分,现在成了蚊子的食物,它消化了我的血,又构成了它的一部分生命。所以我的那一点点生命现在流到了那只蚊子那里。

我们的体表及体内,则是微生物的宇宙。据说,在每一个人的身体中大概有500-1000种不同种类的细菌(可能还不止),总共大概会有2.5-5公斤重。我们肠子里的细菌,是不是也在讨论,世界上是否存在另一个肠子,也住着同的样细菌?

生命之初是一个受精卵,它只提供了一张生命的图纸和初始动能,到最后长成了一个人,期间是由无数的食物、空气、水,按照这个图纸填充进来,才构成了一个人的实体。并且在长大到衰老的过程之中,一直与外界无时无刻地交换的着物质和能量。

即使如我们此刻穿在身上的棉T恤,在过去它开在某些棉花的枝头,再过去则是等待被棉花种子吸收的一些泥里的养料,一些太阳能,一些天上的云……

把时间维度压缩以后,我们不是一个个体,而是地球上的千万物。在原子层面,我们的生命是流动着的,我们的系统是叠加的,我们的边界是模糊而开放的,它仿佛是气态的,与环境完全融为一体的。把时间压缩在一起,那河水的一部分成了你的生命,那些草、那些树叶排出的氧气成了你的生命……一切都彼此交融在一起。当我们看清了这一部分的时候,是不是能减少恶意的竞争与封闭?能减少暴力和分裂?是不是可以迎来更多的开放与平和?更好地去关怀世界与他人?

这里也许会引出另一个问题。生命在互相转化的过程之中,存着着一部分违背主观意志的情况,比如说植食动物要吃掉植物的生命,才能维持自己的生命,有时候可以是植物的种子、叶子之类的不损伤它的生命,但还有一部分是需要吃掉植物的生命的,比如说要吃掉一颗青菜;而肉食动物的生命是要以吃掉别的动物的生命为代价来维持的,也就是说在这个生命彼此转化的过程中,在物质能量和原子彼此转化的过程之中,有时候也存在着无可避免的暴力和毁灭。

如何面对这个问题?在维持生命的基本需求之内,这个是生态循环的基本规律,但是不以除此之外的目的去给其它生命带来痛苦和死亡。人不像老虎这样,只要吃饱肚子就可以,人还会囤积无穷的财富、权利,对吧?人真的要节制,不要以为自己在地球生命中取得了相对主导的位置,就肆无忌惮。每一个人,其实与地球上每一个物种,每一个生命和非生命的物质都息息相关,它们是统一的,它们互相转化着。

原子是构成一切的基础,同样的化学元素表上的这些原子,他们在宇宙间以不同的组合形式变化着,它们构成星云,尘埃,构成了树,也构成了人。在地球发展历史上,从无机物到生命,然后生命形式不断地演化发展,直到出现了意识、文明、智慧,这个过程不是非常奇妙吗?

我们所处的时间维度本就是一瞬间,个体生命的这一生,以人类来讲一生大约100年,这100年对于漫长的宇宙时间来讲,只是一瞬间的一瞬间,你是这山、这水,你是这树、这草,你是这泥土,一眨眼之后又散于另外的树,另外的草,另外的泥,另外的灰,个体的生命灰飞烟灭,但并不代表说个体的生命是没有价值,价值和意义在于觉察、省思,在于看见。能看见的越来越多,能处理的信息量越来越多的时候,意识就会升级。

宇宙之大,时空之广,比邻星是离我们最近的一颗恒星,4光年,以我们目前旅行者一号的速度前往,需要8万年。即使如此,人类文明在这个短暂的时间里(相于对宇宙和地球的历史来说)所取得的成就也令人非常惊叹。

意识、文明和智慧,它是从何处而来?这个问题也是吸引我关注人工智能最终发展趋势的核心原因,人工智能的意识,又将自何处而起,往何处而去。它与现有的人类文明,人类智慧会产生什么样的关联?

我把意识分为初级意识,中级意识,高级意识。这是我自己的定义。意识起源于维护该生命体的生存、繁衍(种族生存)、扩张(更好地生存)。所以初级意识是基于一个边界清晰的完整独立生命体,产生于生命的原始动机,是来自于生命本能的自然属性:生存、繁衍、扩张,是关于生存下去的一种意志。随着生物演化与发展,感觉器官越来越丰富,能接收到并积累起来的信息量越来越多;头脑越来越复杂,能处理的信息量越来越多,中级意识产生了,中级意识产生于觉察和省思,产生于对自身的行为、以及对外部的世界、包括人类社会本身的好奇、探索、觉察和省思。人类文明是中级意识的产物。高级意识,基于更高层级的信息量和信息处理能力,穿透了个体的边界和屏障,基于整体,基于爱,基于宇宙终极智慧。

文明和智慧,都是从无中生有的,有了大量的信息积累,有了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就可以产生中级意识,产生人类文明。所以人工智能为何不会有意识?当然能了。你说人工智能它与生命相比缺少动机,如果赋予人工智能边界清晰的实体(比如机器人),进入人类社会见识、经历、成长,那么它将逐渐拥有人类可理解的意识。

教育和学习的本质就是智慧的积累与传承,在有文字之前,我们对世界的认知积累在个人的经验里,在部落内部有限地分享。我们有了文字之后,这部分知识经验和智慧得以跨越时间和区域进行传播。有了这样的载体以后,对整个知识和智慧的积累,传承和发展是非常有利的。如今有了互联网,使传输方式变得更快捷多元,并且使知识的载体数据化,这是人工智能的基础。

所以我们的教育和学习,一方面学习前人所积累下来的广泛的知识和对于整个世界的认知,另一方面,在此基础之上,发展这一代新的探索,拼到人类智慧的大拼图上去,使文明不断升级。

我们并非以不朽的灵魂在这个世界上转世投胎。而是以原子的形式在这个世界上不同的物质形态之间永存。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产生初级意识,不断升级到高级意识,终级智慧将引领我们靠近真相,直至看到创世神话,直至走到终级去处。

评论(0) 浏览(10)

常看常新(之前的一些总结)

2023-5-24 漫漫 碎语

美学方面的探索:色彩,线条,组合的和谐与突破,主题、意境与内在的核心力量。

技术方面的探索:色彩(植物染、拓染、干染、混色),线迹的节奏与灵动感、意韵与表现力,构图,多种材质的尝试(丙烯,水彩,铁,纸,植物茎叶种子花朵等等);织,染,缝,层次的叠加产生的丰富性与变化性。

创新方面的探索:形态形式的大胆尝试,把自己扔出去,去除内心的束缚,去自由地舞蹈。(元素的提取与符号学,比如拼音,汉字,韵律本对对子,比如胡安米罗的星星、鸟、女人)。


冬天光秃秃的伸向天空的树枝,各种形状的叶子,高高低低修长的草;

远山的剪影,错落的水泽,散点和星光,虚的实的圆;

飘的涌的云,通透闪亮的阳光,坚实的蓬松的土地,风的移动,水的波纹;

夜空,星云,黑洞,巨大神秘的宇宙,真理和美德;

树皮,叶纹,草子,显微镜下无限微观世界里的秩序和丰富;

蚕丝、麻、棉纱、纸,撕开和磨损的边缘,颜色和层次,直觉和触动,以及意识的省思和潜意识的流动。

即使在空白里,在一片空白里,在一片纯色里,也有很多的细节和层次,在简洁中丰富。东方的侘寂,墨的痕,层的丰富,纹理和色彩的细微变化,或浓郁或淡柔,饱满动人。

去抵达,那个清晰有力的脉动。


汉字。诗句。东方美学的意境。留白与稚拙。

古代文人画和现代抽象艺术。

疏朗与浓稠。柔软和谦卑。精神上的平静和宇宙间的平衡。温和治愈的力量。

宣纸、蚕丝、棉、麻。手缝针线。节奏与纹理。

在当下全然投注。对过往不再粘滞。来去空空,畅通所有的时间与空间。有饱满的热情和能量带来的冲击力。凝练、有力、开放。

生命(不只限有机生命)的语言。生机,丰富,起落,顿悟。见天地,见众生。

人,动物,植物,细菌,尘埃,星云。万物同一,互相转化。

乱。浑。荒原。涉事。冥想。禅。


要从自我的悲欢里走出来。把过往都扔在身后。

要爬上山,站在在云层之下,去看见全世界,去照见天地心。

去和万物亲密接触。

抽象的表面下,要有非常聚合的灵魂,才能表达,才能触动。


来自Cassandra Tondro

我目前正努力在我的艺术中放手。我有一种冲动,想做一些完全不同和新的东西, 但是对旧的和熟悉的事物的吸引力同样强烈。我被困在两者之间。

当我考虑创建新作品时,我想控制它,并在我开始之前将其全部计划好。当然,艺术不是这样运作的!这是一个过程,我必须屈服于让一件作品以自己的时间和自己的方式发展。

所以我正在努力对自己有同情心,并接受被困住的感觉。与其试图强迫自己摆脱困境,我更愿意把它看作是改变的必要阶段。有些东西正在孵化,我需要给它时间和时间来发展和出现。


来自 julia Wright

我所有作品中最重要的主题都包括生长和腐烂,从苔藓和地衣生长模式的重复形式,到鹅卵石形成的侵蚀效应以及盐腐蚀金属形成锈蚀的方式。我被小细节所吸引,我的珠宝和纺织品作品都受到自然界中出现的形状和图案的启发,尤其是精致,脆弱和谦逊的东西。我一直在拍照,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收集鼓舞人心的物品,绝对喜欢画画。我的想法来自所有这些影响,有时我会在制作之前计划好作品,但我最喜欢的是那些随着我的发展而有机增长的作品。

 

来自柳宗悦:

    “我对原始艺术怀着极大的敬意,在原始艺术中,我常常邂逅令人沉醉的抽象艺术,而那些抽象艺术完全不是知识的产物,它们来自切实的通体感受。从一定意义上讲,它们就是最具体的表达方式,可以说,这就是原始艺术震撼人心的内核所在,堪称‘最具象化的抽象’。原住民不创造没有生命的抽象作品,他们创造的抽象作品与徒具形态的抽象,以及在人们的刻意区分下容易流于狭隘的现代抽象作品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切合具象,发展至醇熟的抽象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抽象。”

    “美起源于混沌,所以归于元素。这种单纯的元素使得美自发转为抽象美,这样的抽象美达到了抽象的最大限度。看到这些作品,我们就会发现当今的很多抽象画还没有发扬到极致,它们具备的抽象是人们强行制作出来的,而不是原本就必然会出现的……近代的抽象美总是流于形式,欠缺内涵,这就是理性的不当作用导致的。执着追求抽象会令抽象限入束缚……抽象艺术必须是彻头彻尾的自由艺术,只有在这个时候,我们才能看到抽象美真正的光辉。不拘泥于抽象的抽象,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抽象,它是自然的,不是人造的。受理性划分控制的抽象会失去自由。抽象美必须是自由美,不能被理性掌控,落入不自由的境地。”


来自朱良志《南画十六观》:

“冥冥漠漠,无言无说,在无时无空中,说世界的存在,说生命的真实……不要流连于变与不变,不要粘滞于时间秩序……脱略时空,自在心游,涉事而行,方是得真之道……他的书画活动,不是创造什么艺术作品,就是随意而往的生活,是他生命的一种直接反应形式。”

“众毁不如独赏。”

“无事,无事,石上坐看云起。"

“在平和的外表下,却有激烈的情感冲荡。其艺术悠然的调子里,常常杂入沉重的色彩。"

“灿烂的笔意中,藏着一种生命哀怜。”

“此身是天地间一物,勿认作自己。”

“老夫伤处少人知。他的不为人知的伤处,是其艺术的发动机,也是他平和艺术哲学的内在支撑力。在温和的格调中,有一种凄迷悱测的忧愁在。”

“从隐者之歌到禅者之歌。”

“忽有山河大地。”


评论(0) 浏览(6)

云散天空烟水阔

2023-5-23 漫漫 针线

云散天空烟水阔

点击查看原图

点击查看原图

点击查看原图

点击查看原图

评论(0) 浏览(6)

放歌荡漾芦花风

2023-5-23 漫漫 针线

放歌荡漾芦花风

点击查看原图

点击查看原图

点击查看原图

点击查看原图

点击查看原图

评论(0) 浏览(10)

做了一个梦

2023-5-17 漫漫 碎语

    做了一个梦:要走路通过整片海底,好艰难的事,心里有点害怕。

    海里没有人类呼吸的氧气,而且海水还挺浑浊的。

    海域又那么宽广,在地球上地面都那么远,无法步行抵达,海域面积比陆地要大得多不是。

    何况海底也有不同的地形,海底也有丛林,断崖,怎么穿越呢?

    还怕遇到会咬人的动物。

    如何抵达呢?

    我要穿越整片海,我又有点惶惑。

ChatGPT告诉我:

穿越整片海底确实是一个艰巨的任务,但是在梦中的情境下,我们可以探索一些可能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虽然这些方法并非现实中可行,但可以在梦境中带来一些安慰和乐趣。

1.    潜水装备:可以想象自己身穿特殊的潜水服装和设备,提供足够的氧气供应,以便在海底行走时能够呼吸。这样,你就可以安心地穿越海底,不受缺氧的困扰。

2.    魔法或超能力:在梦中,你可以设想自己具有特殊的能力,比如能够在水下自由呼吸或操纵水流。这种超能力可以让你轻松地在海底行走,甚至改变海水的浑浊程度,使之变得清澈明亮。

3.    水下交通工具:在梦中,你可以想象出一种水下交通工具,比如潜水艇或水下飞行器。这些工具可以帮助你穿越海底,同时提供舒适和安全的环境,迅速穿越广阔的海域,避免与危险动物相遇。

4、导游或伙伴:在梦中,你可以与一个经验丰富的导游或可靠的伙伴一起穿越海底。他们可以帮助你解决遇到的问题,提供指导和支持,确保你能够安全地穿越海域。

无论梦境中的情景如何,重要的是保持冷静和乐观。梦境是我们独特的体验之一,它们可以展现我们想象力的奇妙和无限可能性。无论是令人兴奋的冒险还是令人不安的情景,都可以成为我们探索自己内心世界的机会。希望你能够尽情享受这个梦境,探索其中的惊奇和冒险,不要让害怕和惶惑影响你的心情。

嗯嗯,享受这个梦境,探索其中的惊奇和冒险~~

评论(0) 浏览(4)

花满渚 酒盈瓶

2023-5-16 漫漫 针线

花满渚,酒盈瓶。

点击查看原图

点击查看原图

点击查看原图

点击查看原图

评论(0) 浏览(7)

归别浦 系长松

2023-5-16 漫漫 针线

归别浦,系长松。

点击查看原图

点击查看原图

点击查看原图

点击查看原图

评论(0) 浏览(7)

《南画十六观》

2023-5-16 漫漫 碎语

    “众毁不如独赏。”

    "无事,无事,石上坐看云起。"

    "在平和的外表下,却有激烈的情感冲荡。其艺术悠然的调子里,常常杂入沉重的色彩。"

    “灿烂的笔意中,藏着一种生命哀怜。”

    “此身是天地间一物,勿认作自己。”

    “老夫伤处少人知。他的不为人知的伤处,是其艺术的发动机,也是他平和艺术哲学的内在支撑力。在温和的格调中,有一种凄迷悱测的忧愁在。”

    “从隐者之歌到禅者之歌。”

    “忽有山河大地。”

点击查看原图

点击查看原图

点击查看原图

点击查看原图

评论(0) 浏览(4)

Powered by em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