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花耳朵
遇见花耳朵。另一个时空的自己。
你好丫花耳朵~爱你爱你!
要勇敢哟!
妮说:再大胆一点,别重复自己。开放。开放。开放。没什么不可以的,把自己扔出去。
“姐姐,妈妈给我买礼物的时候,给她自己买了一个毛绒玩具,这也太幼稚了!”
忽然想起来,这竟然是我给自己买的第一个毛绒玩具哟,在人到中年的时候。
毛绒玩具的情结,是基于对某种温暖柔软的渴念。读书时,寝室小伙伴都知道了我想有个毛绒玩具的愿望。郭郭和龚丹,在毕业领到工资后,都买了娃娃寄给我,想来依然非常感动。那时刚好邮政电信分营,于是我抱着娃娃搬家,还被同事逗“这么大人还抱着娃娃来上班。”
一些未曾得到的东西,会悄悄成为一种意识不到的愿力,躲在深处,以一种难以觉察的形式影响着人生的选择和走向。
慢慢地发现它们,好好照顾。被满足之后,会有那么多柔软,那么多力量。
以及对世界饱满又生动的热情。
每一个凌晨四点
黑暗
无形的网 绞困 纠缠
佩戴着笑意 锁住了言语
无明 无际 也无法抵达 彼岸
是沼泽 眼睁睁地陷入
吞没 逼近
如果诸神给我挣脱的力量
请让我呐喊 咒骂 哭泣
跑一万米
在终点倒地睡去
明天天会亮
明天会有天清地浊会有雨降落在干涸的河床会有阳光照耀在沉郁的树林
吊诡 为什么只有恶梦在无限循环
来自Cassandra Tondro的一段分享
偶然看到的一段文字,来自Cassandra Tondro,一个成为了艺术家的程序员,深有共鸣,系统自动翻译,略有不通,存档如下:
我母亲正在卖掉她住了61年的房子——我长大的房子,她和我父亲建造的房子。你可以想象,这是一个巨大的变化,在情感上和身体上都做了很多工作。
八年前,我经历了类似的过程,当时我卖掉了我住了37年的房子,搬到了文图拉。这是压力和可怕的,但也令人兴奋和充满新的可能性。
关于搬家的事情是,它给你一种重新开始和新的感觉。你正在抛弃你旧生活的一切,进入新的和未知的东西,这既可怕又令人振奋。
这是一个成为与众不同的人的机会,成为你想成为的任何人。如果我们能放下旧的身份和模式,我们就能成为新的自己。
放手是关键,但放手也很难。我们紧紧抓住熟悉的东西,无论是我们是谁,我们住在哪里,我们做什么,还是我们去哪里。
我目前正努力在我的艺术中放手。我有一种冲动,想做一些完全不同和新的东西, 但是对旧的和熟悉的事物的吸引力同样强烈。我被困在两者之间。
当我考虑创建新作品时,我想控制它,并在我开始之前将其全部计划好。当然,艺术不是这样运作的!这是一个过程,我必须屈服于让一件作品以自己的时间和自己的方式发展。
所以我正在努力对自己有同情心,并接受被困住的感觉。与其试图强迫自己摆脱困境,我更愿意把它看作是改变的必要阶段。有些东西正在孵化,我需要给它时间和时间来发展和出现。
我们可以随时在生活中创造新奇,而不必像搬家那样做出重大改变。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放下旧的,但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傅雷谈艺录》
整个假期,节奏彻底混乱,尤其春节七天长假至今。没有完整独立的的时间段,感觉自己成了碎片,灵魂散架了。其实没有高压劳动,纯粹只是精神碎了而已。主要是因为我抗干扰能力特别差,总是处在一个随时响应的状态,因此尤其需要独自一个人的时间恢复元气。白天还好,晚上把所有的人都按上床以后,超过阀值的疲乏侵袭而来,开始焦灼而清醒,到三四点勉强入睡。
不如再起床来梳理一下。
某人去上班后,某娃去舅家住了两天,尚无法瞬间全然安定,用半颗飘荡着的心浅浅地看了点《傅雷谈艺录》。音乐才是他的真爱啊,贝多芬,肖邦,莫扎特这几篇尤其打动了我,大概浓度够高吧。
艺术正是苦难与无望中最好的慰藉。“他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的幸福,他能在精神上创造出来。。。人生多美啊。”
无解的困境是生之背景,“用谦卑的精神来体会艺术的真际”,把自己内心的力量升华。宁静,清明,温柔,悲壮。
摘抄:
“勇气是从麻木中来的,残忍亦然。故勇敢和残忍必然成双作对。自家的性命既轻于鸿毛,别人的性命怎会重于泰山?”——《<勇士们>读后感》
“自然和艺术真正的关系,可比之于资源与运用的关系……我们加之于自然的种种价值,原非自然所固有,乃具备于我们自身。自然之不理会美不美,正如它不理会道德不道德,逻辑不逻辑。自然不能把技术授予艺术家,因为它不能把自己没有的东西授人。当然,自然之于艺术,是暗示的源泉,动机的贮藏库。但自然所暗示给艺术家的内容,不是自然的特色,而是艺术的特色。所以自然不能因有所暗示而即支配艺术。艺术家需要学习的是技术而非自然;向自然,他只须觅取暗示——或者说觅取刺激,觅取灵感,来唤起他的想象力。”——《艺术与自然的关系》
“它能使人们内心的秘密,长久地蕴蓄在心头的情绪,找到一种藉以表白的最自由的言语。……由此,文明更可懂得,人类的生命在表面上似乎是死灭了的时候,实际还是在继续活跃。在世界纷乱、瓦解,以致破产的时候,人类却在寻找他的永永不灭的生机。……但在生活维艰、贫穷潦倒、物质的条件不容许人类的创造力向外发展时,它就深藏涵蓄;而他寻觅幸福的永远的需求,却使他找到了别的艺术之路。这时候,美的性格,变成内心的了;它藏在深邃的艺术——诗与音乐中去。我确信人类的心灵是不死的,故无所谓死亡,亦无所谓再生。”——《音乐之史的发展》
“当然,我不否认力是巨大无比的,巨大到可怕的东西。普罗米修斯的神话存在了已有二十余世纪。使大地五谷丰登、果实累累的,是力;移山倒海,甚至使星球撞击的,也是力!在人间如在自然界一样,力足以推动生命,也能促进死亡。两个极端摆在前面:一端是和平、幸福、进步、文明;一端是残杀、战争、混乱、野蛮、丑恶。具有‘力’的人宛如执握着一个转折乾坤的钟摆,在这两极之间摆动。……天赋给他的犷野的力,他早替它定下了方向。它是应当奉献于同情、怜悯、自由的;它是应当教人隐忍、舍弃、欢乐的。对苦难,命运,应当用‘力’去反抗和征服;对人类,应当用‘力’去鼓励,去热烈的爱——所以《弥撒曲》里的泛神的气息,代卑微的人类呼吁,为受难者歌唱……《第九交响曲》里的欢乐颂歌,又从痛苦与斗争中解放了人,扩大了人。解放与扩大的结果是人与神明迫近,与神明合一。那时候,力就是神,力就是力,无所谓善恶,无所谓冲突,力的两极性消失了。人已超临了世界,跳出了万劫,生命已经告终,同时已经不朽!这才是欢乐,才是贝多芬式的欢乐!”——《贝多芬的作品及精神》
“出发前几天,他收到了一个老世交的信,那是波兰的一个作家,叫作维脱维基,他信上的话正好说中的萧邦的心事。他说:‘最要紧的是民族性,民族性,最后还是民族性!这个词儿对一个普通的艺术家差不多是空空洞洞的,没有什么意义,但对一个像你这样的人才,可并不是。正如祖国有祖国的水土与气候,祖国也有祖国的曲调。山岗、森林、水流、草原,自有它们本土的声音,内在的声音;虽然那不是每个心灵都能抓住的。我每次想到这问题,总抱着一个希望,亲爱的弗雷德里克,你,你一定是第一个会在斯拉夫曲调的无穷无尽的财富中间,汲取材料的人,你得寻找斯拉夫的民间曲调,像矿物学家在山顶上,在山谷中,采集宝石和金属一样……听说你在外边很烦恼,精神萎靡得很。我设身处地为你想过:没有一个波兰人,永别了祖国能够心中平静的。可是你该记住,你离开乡土,不是到外边去萎靡不振的,而是为了培养你的艺术,来安慰你的家属,你的祖国,同时为他们增光的。’”——《萧邦的少年时代》
“莫扎特的所以成为独一无二的人物,还由于这种清明高远,乐天愉快的心情,是在残酷的命运不断摧残之下保留下来的。……莫扎特却是不声不响地忍受鞭挞,只凭着坚定的信仰,像殉道的使徒一般唱着温馨甘美的乐句安慰自己,安慰别人。……他的作品从来不透露他的痛苦的消息,非但没有愤怒与反抗的呼号,连挣扎的气息都找不到……音乐史家都说莫扎特的作品所反映的不是他的生活,而是他的灵魂。是的,他从来不把艺术作为反抗的工具,作为受难的证人,而只借来表现他的忍耐与天使般的温柔。他自己得不到抚慰,却永远在抚慰别人。但最可欣幸的是他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的幸福,他能在精神上创造出来,甚至可以说他先天就获得了这幸福,所以他反复不已地传达给我们。精神的健康,理智与感情的平衡……清明宁静的艺术和侘寂一生的生涯对比之下,我们更确信只有热爱生命才能克服忧患。莫扎特几次说过:‘人生多美啊!’这句话就是了解他艺术的钥匙,也是他所以成为这样伟大的主要因素。”——《独一无二的艺术家莫扎特》
村口
村口
有一幢破烂的房子 它曾是野花的家园
美丽的花园
村口
造起高大的城堡 领袖 旗帜 斧子
它巨大 巍峨
它说:向我行礼
至高无上的权威 俯视着
是图腾降临
它缀满不认识的勋章 它没有表情
它是古老的酋长 它是需要膜拜的巨兽
它是头顶上的米桶 它是脊背上的铁砣
它说:我已给你们安排了最好的未来 小孩要听话
小孩一边玩去吧,记得不要说话
小孩去劈柴 小孩去做饭 小孩去抚养小孩
小孩要学会感恩 会管风琴和赞美诗
每天要来行礼,如果你的礼少了一厘米 众人将唾弃你
走吧
浪迹天涯
在荒野奔跑的小孩
在荒野奔跑的小孩
寻找母亲的呢喃 将吻落在她的额上
寻找母亲的怀抱 将梦笼在她的身上
黑暗 无垠
狂风 不歇
母亲说:你不可以离开 你要在这里等我回家
你要将荒野变成丰田 你要喂养出牛羊
很久 很久
她的身体 被禁锢在风中
她让心去寻找 磕破每一个方向
穷尽边际 没有母亲 只有狂风回应:
你不可以离开 你要在这里等我回家
你要将荒野变成丰田 你要喂养出牛羊
狂奔 永不停止 她的心被烤焦
她的身体 被风吹裂
用一片亲吻另一片
用一片拥抱另一片
她们在互相呢喃
她们长成草原
这里 曾有一个在荒野奔跑的小孩
她白发苍苍
来自julia Wright的一段分享
今年我们在家里度过了很多时间,封锁让我的世界感觉非常渺小。每天散步都会带我穿过林地和当地的绿色空间,我喜欢这些地方,但没有什么比海岸更能滋养灵魂了。我感觉到没有广阔的天空,令人叹为观止的蓝色,只有海岸带来的光线,它似乎在我的作品中得到了回响。
我所有作品中最重要的主题都包括生长和腐烂,从苔藓和地衣生长模式的重复形式,到鹅卵石形成的侵蚀效应以及盐腐蚀金属形成锈蚀的方式。我被小细节所吸引,我的珠宝和纺织品作品都受到自然界中出现的形状和图案的启发,尤其是精致,脆弱和谦逊的东西。我一直在拍照,无论我走到哪里都收集鼓舞人心的物品,绝对喜欢画画。我的想法来自所有这些影响,有时我会在制作之前计划好作品,但我最喜欢的是那些随着我的发展而有机增长的作品。
草木小令04-当天幕开启的时刻
当天幕开启的时刻,辰星还未褪尽。
地平线,以及,在沉寂中等待上场的芳菲。
不要活在努力里,去活到热爱中。
星光黯淡。
但每一颗黯淡的星,其实都非常巨大、热烈、神奇、无尽。。。
我肠子里的细菌们在讨论:世界上有没有可能存在着另一个肠子,那里也生活着细菌?
PS:层一:美国腊染布;层二:手工苏木拓染+染色的棉布;层三:苏木染色的蚕丝欧根纱。
万物静默如谜之第三个小片
树叶的拓染,然后叠加苏木套染,形成第一层的胭粉。
第二层是虎杖染的蚕丝呈现姜黄色,第三层是虎杖染的亚麻呈现鹅黄色,第四层是黑豆染的亚麻中灰色。
每天在厨房里煮布。
柳宗悦谈抽象
“率先引领起抽象美这股风潮的创作者们独立地开拓出了这片天地,他们值得我们的极大敬意,因为他们的举措意味着一大创作。然而追随其后的人,因其追随者的身份,从一开始就落于下风,到了第二代、第三代,追随有者们就更容易陷入对死气沉沉的抽象美的追求中去了。至少,此时的抽象美已经定型,生机黯淡。”
“美到极致则显抽象……这个世界上的众多美丽作品,多多少少都带有一些抽象元素。但这并不是说,创作采取抽象的表达风格就会为作品增添美感,刻意制造的抽象感反而容易令作品失去生机,因为此时,作品很可能会流于形式,受到了‘抽象’这个概念的束缚。执着追求抽象效果会使抽象失去自由。”
“抽象并不是与具象完全对立的概念,它或许包含具象,或许是对具象的提练,或许会切合具象,总而言之,抽象与具象是统一的……抽象美是艺术的巅峰之一,这么说完全没有问题……抽象艺术成为如今的一大潮流,也可以说是因为它与知识时代存在紧密联系,但是这样一来,现代抽象美就会陷入危机,因为人们没有扎根进具象,只从抽象中提取抽象。”
“我对原始艺术怀着极大的敬意,在原始艺术中,我常常邂逅令人沉醉的抽象艺术,而那些抽象艺术完全不是知识的产物,它们来自切实的通体感受。从一定意义上讲,它们就是最具体的表达方式,可以说,这就是原始艺术震撼人心的内核所在,堪称‘最具象化的抽象’。原住民不创造没有生命的抽象作品,他们创造的抽象作品与徒具形态的抽象,以及在人们的刻意区分下容易流于狭隘的现代抽象作品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切合具象,发展至醇熟的抽象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抽象。”
“冰面龟裂产生的不规则线条本身就是妙不可言的线纹,抽象纹样美到极限,就会回归数理与法则……对具象事物的抽象化表达。人们针对某个事物,凝集、萃取出它的美,再将其浓缩至顺应法则……法则是鲜的抽象……反过来说,归于抽象时,具象才愈显生机。所以,抽象就是具象的精华,否定了具象的抽象,只不过是从具象中剥离开来的片面抽象。真正的抽象,体现的是‘具象即抽象’‘具象、抽象统一’。”
“美起源于混沌,所以归于元素。这种单纯的元素使得美自发转为抽象美,这样的抽象美达到了抽象的最大限度。看到这些作品,我们就会发现当今的很多抽象画还没有发扬到极致,它们具备的抽象是人们强行制作出来的,而不是原本就必然会出现的……近代的抽象美总是流于形式,欠缺内涵,这就是理性的不当作用导致的。执着追求抽象会令抽象限入束缚……抽象艺术必须是彻头彻尾的自由艺术,只有在这个时候,我们才能看到抽象美真正的光辉。不拘泥于抽象的抽象,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抽象,它是自然的,不是人造的。受理性划分控制的抽象会失去自由。抽象美必须是自由美,不能被理性掌控,落入不自由的境地。”
“能够触达本质的是人的直观,而非理性知识。”
“研究美学的学者,不是美学家;研究哲学的学者,也不是哲学家。”
“倾听艺术品的声音,如同镜子接受物体。”
摘自《物与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