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

2021-6-15 漫漫 碎语

1、无聊

小孩子有时候无聊,大人不要焦虑,适度的一些无聊也是很需要的,如果小孩子的时间都被安排得满满当当,没有空隙,效率确实很高,但同时也失去了一些东西。无聊可能比我们想象得更有意义。在适当的空白里,小孩子会产生TA自己的好奇、探索、思考、创意、行动等等,形成创造力和自主性的萌芽。即使看起来无所事事,没有找到什么新发现,适当留白也是一个人自主性、完整性形成的基础。他正拥有了一个机会尝试发现自我,搭建自我,开机测试,修正完善,让自己回到自己,TA不仅仅是完成安排给TA的事情的主体,也是一个完整独立的个体。

 

2、犯错和顶嘴

有一些所谓犯错,只是小孩冒犯了大人的权威,所谓不听话而已。小孩总是要犯错的,小时不犯错,等到老了再去犯吗?更需要有顶嘴的机会,甚至有吵架的机会,这是小孩子对自我边界的探索和对相处的方式尝试,如何面对权威(父母就是最初的权威),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如何倾听对方的想法,如何沟通,如何尊重,如何在意见不同时坚守自己又不攻击对方(回到观点和事情本身而不被自己及对方的情绪淹没),如何在交互沟通中倾听不同的思考角度来完善自己考虑不周的地方(这通常是已经过了前面几关才可以做到)等等。这些都是很不容易的,要在多次交锋实战中慢慢领会与提升的。经过这个部分的实战,经过对抗、冲突并且最终理性调和之后,孩子能形成自己的独立思考,并拥有坚持自己的想法和行动的力量,相对更容易拥有稳定和理性的内在。

即使有一些犯错,可能旁人觉得不可理喻,或者是个原则性问题,必须好好教育一顿,义正言辞地去批评这个错误劝其改邪归正,将小恶消灭于萌芽之中。但当事人一定要尝试去了解TA为什么这么做?在什么样的背景下要这样做?TA有什么难处以及无法越过的困境?等等。每一个行为都是一面镜子,觉察TA那个逻辑,照见TA底层的需求,去尝试着让TA通过行为了解自己,找到自己的方向,那个错误慢慢就不会再有。这真的是一个漫长又艰难的过程,但一切都是值得的。这不但适合对待孩子,也适合每个成年人对待自己。

 

3、错题与分数

分数是一个表象,它的意义不在于它本身。去看看错题。看错题也不仅仅是去看错了哪些题这件事,而是看为什么错了,不小心写错了?没理解题意?以为理解了实际却表达不到位?没有听懂?看了就好,知道就好,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做,够了,停住,不用把错题放在心上,更不用让孩子反复去检讨。心的容量就这么些,关于学习与生活那些好玩的有趣的好奇的都装不完,还要额外承载对错误的羞耻和额外的压力(而且这种压力很有可能是父母制造的比如脸色和脾气),多浪费空间嘛。而且错了好啊,有时候明明觉得自己很懂了,然后考试却错了,像个照妖镜,把漏洞找出来了,把妖怪原形都照出来了,都抓住了,这考试抓到了妖怪,打掉了,值了。若是考了100分,没照出漏洞啊,没抓到妖怪啊,说不定它们还躲着呢。

 

4、苦与乐

我不太认可一句话:“现在不吃学习的苦,将来就要吃生活的苦”。首先我不认为学习是苦的;其次我不认为学习是为了一个别的什么目的(比如为了将来的好工作好生活);再次,这两者之间并没有必然的关系;最后,好工作好生活到底是什么样的?这本身是多元的没有普世标准。我认为学习本身满足了我们对这个广阔的、多层次的世界的好奇心与探索欲,并逐步建立起自己的知识体系和认知逻辑,掌握基本的方法论,本身就是有其无限乐趣的。不要让学习变成为摆脱现状的一个手段。给TA空间去找寻自己的兴趣点以及内在动因,不要用外在压力让努力学习变成是迫不得已的路径。只有内在动力才可以支撑一个人走很久,走很远,而且不容易感到累,因为这个过程已经让我们得到乐趣和收获,一个好的结果是额外的欢喜。外在压力可以让人在短期内鼓起勇气,张起风帆,一鼓作气,拿到阶段性成果,却很难支撑人走很长很远,特别是路上还有不清晰的、有变动的等各种状况。学习不是为达到某个目的的一个手段,而是我们不断认识世界认识自己的过程,它一定是伴随着我们一生的,它是一个生活态度,学习不仅是孩子的生活,也是大人的生活(不是孩子的学习是大人的生活,而是大人自己的学习是大人自己的生活)。

 

4、专注

不要为得到老师(家长)的表扬而做某些事,也不要为害怕老师(家长)的批评而做某些事。不要为别人的小红花做事,去做你真正要做的事,为内心的兴趣和热爱而去做事。表扬和小红花是顺带得到的,当然是令人愉快的,但不是目的。大人也是这样,依内心去做事,不为赚钱而做事。钱当然也是要的,人要生活下去需要经济基础,但那一定是在做好事情的基础上顺带而来的,不是第一目的。总体上是这样的。

有时候大人的心已经被打散了,因为时代等等原因,这一代父母内心早已被打散的很多。那就少干涉孩子,不要去把孩子的心也打散。

一颗完整的心对于一个人的一生来说太重要了。父母打散孩子的心也太容易了,把它打散了再来抱怨TA不专注不努力也很容易,但孩子要用一颗被打散的心来承接这一切却不容易,他往后要用余生去把被打散的心重聚重建更不容易。

信任孩子是对宝贝最好的加持!

 

5、早恋

早恋不是一件不好的事情,甚至可以说正常情况下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

更重要的,它是一个课题。因为恋爱需要解决很多问题。

建立关系,维持关系,切断关系,都需要勇气和智慧。

表白与拒绝,分手与被分手,心力和精力的分配,分寸和界限,这里面要面对要处理的东西很多,要学的事情也很多。

如何在遇到不同的情况下,来承担学习和工作等固有的事务?这还是一个统筹协调的功课。

关键时刻,更需要家长的支撑,理解,帮助,鼓励TA的成长,而不是指责以及额外制造压力。

 

6、回应与被回应

家长一说话,就要孩子立刻回应。

其实或许反一反更好,孩子有什么需求,家长及时去回应。

有时候家长希望自己拥有权威,跟他说过了,他就要听着,要照做。首先家长讲的一定是正确的吗?其次孩子是机器吗?成长真是一件极为漫长的过程,别说孩子了,大人自己也是如此。

孩子日益长大,倾听就更重要了。听的越多,孩子的表达能力就越强。表达也是需要实战练习的。在家里也是一个很好的练习场所。

日常生活中建立起表达的习惯和能力,他的存在感,自主性,完整性,力量感等,都能得到较好的发展。

我们真的要一直在教孩子的吗?与其教育孩子,不如自我成长。生命之间是彼此影响的。

在整个向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人类是不断超越过去的。如果还有什么值得教的,那就是反思。辨证地去看这个世界,辨证地看发展,辨证地看科技与正义良知,这个真是个需要不断探讨的事。

还有爱。每个人身后宽厚的爱,是前进路上的力量,是失败时候的支撑。

 

7、如何面对自己不好的那一部分

这个太复杂了,单独写。

发表评论:

Powered by em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