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水痕
春天的水痕。
语言是沟通的桥梁。语言是理解的屏障。
情绪与技法
"我们在一幅画中所感受到的意境,往往是由我们与颜色、纹理、光线和阴影之间的联系所决定的。所有的绘画技法都有助于创造出情绪,但是你所使用的颜色、色调范围,以及你选择细节或未定义的区域则是其中的关键要素。这些因素甚至可以在抽象画中产生情绪。"
要注意技法的重要性。技法是所有内在表达的途径与通道,否则内在的东西是无形的、混沌的、无法被感知和体会的。在理论、实践和思考中,使用、提升与总结技法。寻找色彩本身的的美;探索笔触本身的丰富肌理;调动线迹本身的拙朴温暖灵动;以及调和它们之间无尽的互动,产生一致性、整体性和冲击力。
但内在依然是核心与灵魂。情绪、感受、思考、爱与力量。放松,把自已扔出去,在虚无的空之中,心灵将无限敏锐,感知万物的脉博。各种深层的情绪升起、撞击,去觉察、捕捉、梳理,抓住那宁静透彻和煦光明的感觉,打开表达的通道,而不要试图阻止它。而熟练且有创造性的技法,让内在无形的一切变为有形,流出来。
碎片与缝合
阅读,写字,缝针线。
桑蚕丝用艾草和莲子壳染色。
宣纸用染料和颜料染色。
然后把它们都撕碎,打乱,重新联结与缝合。
生命生而完整,但人生的际遇也充满了无常和挑战。有时无可避免地感觉被生活撕成了碎片,抓狂、哭泣、反思、解构与重建,将碎片赋予新的意义,形成完整稳定的新自我,与当初诞生的完整已全然不同。
乔布斯曾说:“我在每天早晨都会对着镜子问自己,如果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 你会不会完成你今天要做的事情呢?当答案连续很多次被给予‘不是’的时候, 我知道自己需要改变某些事情了。‘记住你即将死去’是我一生中遇到的最重要箴言。它帮我指明了生命中重要的选择。因为几乎所有的事情, 包括所有的荣誉、所有的骄傲、所有对难堪和失败的恐惧,这些在死亡面前都会消失。留下真正重要的东西。”
《臣服实验》中作者写道:“如果你有了一千万美元,那你还会做你现在在做的事吗?如果你的生命只有三个月了,那你还会做你现在在做的事吗?”去除杂念,为当下内心的热爱而工作。在恒星比全地球上所有的沙子还要多的宇宙,我们偶然短暂地存在于这个蓝色星球,它像一粒尘埃一样微小,而且意外拥有一段生命繁荣的时间,在宇宙138亿年、太阳系46亿年的历史中,我们以几十年的刹那得存在以一窥其神奇与美丽,还能拥有感受、思考与创造,去享受这份幸运的生命旅程,尝试拥有内心深处的自由。
试试妮同学的《悦.鹭》。第一感觉是宁静的、空旷的、苍茫的、海天一色的、芦苇风起的。做了一些蓝色系,分为两组,第一组的三个沿用之前的路线,更倾向布艺拼贴缝制;第二组三个更倾面于中国山水,减少色彩,画面也更洁净些。“湖海上,一汀欧鹭,半帆烟雨”。
Roberta Wagner和Shelley Rhodes
要论对我的灵魂造成了巨大的冲击的,要属Roberta Wagner和Shelley Rhodes。
我不知道她们是有名的艺术家,还是只凭自己的兴趣工作,但我非常喜欢她们的作品,她们的作品深深打动了我,让我的灵魂屏住了呼吸沉醉,欣喜又激动。感觉内心如此靠近。
Roberta Wagner住在美国明尼苏达州,她的色彩、线迹、层次有一种动人的力量,简洁,明媚,温柔,丰富。而且那个内在,感觉是我自己的心在跳。
Shelley Rhodes住在英格兰北部,她的画像每天的日记或者草稿一样,看起来随意温和,却完全地打动了我。说不清楚那是什么,以及因为什么,大概是一种治愈力。内在的柔软、丰富,关怀和爱,点点划划的铺陈,仿佛饱满的情绪吹奏在最安静的曲子里,一切尽在不言中。
沉没的岛屿
云层铺开在天际
鸟群栖落在沼泽
芦苇遍布于山野
是谁在控制着云的形状 鸟的错落 芦苇的排布
抓一把珠子 放手 让它们自由坠落 抵达各自的位置
随机 变化 美妙
尊重生命的流向 接受它所展现的东西
看见在无序里隐藏的秩序和意义
势均力敌 肝胆相照
沉没的岛屿
以及 升起的海
蚕丝和宣纸,染色,手缝。
20220301
越来越发达的信息社会,但人与人之间敞开心扉的交流却越来越少了。
最早的时候,还是写信,在阶梯教室写信,在书桌前写信,我至今还收藏了很多信件;然后打电话,一度有个词叫“煲电话粥”,从生活到心情慢慢聊;然后我们写博客互相加链接可以互访,可是最后,博客类网站无一例外地全部倒闭了。。。变成了微博、微信,言语越来越少,图片,后来是视频。可以想象一下,一个坐着看文字写文字的人与一个在那刷视频的人,可以轻易想象出表情与状态的巨大不同。最重要的是,推送制逐渐替代了主动访问的方式,于是慢慢被互联网公司的算法所控制,被动消耗着越来越多的时间,但人的头脑和心灵却越来越迟钝。哪怕140字以内的微博微信,开始的时候,大家还是有非常真诚的互动,但后来一切都变了味。
大众涌入,就没有净土。
发广告倒了罢了,之前一个孩子同学的家长,对我说:“我经常发广告的,你可以把我屏蔽了。”但其实反而五六年了都没有去屏蔽,因为她的图片和文字都挺美的质量挺高的。然后就是各种揣度,哪怕只是平常存档一些东西或者发一些日常或者心情或者所思所想,都会有各种解读文章,好像一切都是为了晒给别人看,为了显摆某些特定的东西,或者为了打造某种特定人设,然而这大都是观看者自己内心的投射而已。
这几十年,尤其最近十年,国内整体生活水平好像又提高了一些,但大家的心灵并没有因此更松驰一些,真诚的交流越来越少,好像大家都变得强大而冷漠,追求“边界清晰”。人们好像没有时间和精力做朋友或者谈恋爱,甚至不愿交流一些私人话题,倾诉自己的内心叫“过度自我暴露”,会给别人增加压力让对方不舒服。询问对方的内心世界,叫“打探别人隐私”不礼貌边界不清。未曾经历过肝胆相照的时刻,未曾经历过对方的欢喜以及挫败,我们拿什么做朋友或者恋人?
人们越来越难以去信任他人,建立联结,付出时间和真情。推崇一种独立清晰的人际关系。这看起来挺好的,把重心都放在自己这里,就不会因为环境或者关系的变化而让自己处于失控的状态。这本质上是出于内心的一种紧张与自我保护,而不是松驰与对外开放。但我们依然需要一些有着厚重质地的关系,它拓宽我们生命的厚度与广度,去超越兽性与人性。之前有一则新闻说某个人和朋友在外,被毒蛇咬伤,他们拍下蛇的照片联系医院准备血清,朋友还给他吸伤口的毒血以减轻毒性,新闻底下的最多的评论便是:“这么好的朋友给我来一打。”大家都想要好处,没有人说:“如何做一个值得他人鼎立相助的人?”或者“如何在朋友遇到意外的时候付出最大的努力?”
有一件小事一直让我挺震撼的。一个换牙期的孩子,在学校吃完中饭后,忽然发现少了一颗牙,于是哭了。班主任马上去帮她找牙,食堂阿姨从混成一桶的残羹剩饭里仔细翻找,直到把牙找出来并安慰孩子。小女孩只是担心牙被吃下去而害怕。甚至有很多父母都不一定能如这位班主任和食堂阿姨这样,反而会责怪:“牙掉了就掉了,有什么好哭的!”有时候对他人的用心和善意,不需要多么高大上的调性,以及侃侃而谈的理念或者事件式的做好事,只是生活中再简单不过的理解、共情、急人之所急,不带上帝视角的审视评判教导。正是这一点一滴的善意和温情,塑造着这个环境中的每一个人。
青梅之三
青梅是蚕丝与宣纸结合的第一个系列。首次实践用了红黄蓝绿四种基本颜色。下一步打算往两个色系方向上尝试,一个是浓郁色系的,一个是大地色系的。
宣纸的质感很有特点的,我是用五层宣纸打底的,再加上上面的一至三层。。。
创作是生命中必需的表达途径,无论是文字还是针线。如果没有这个表达通道,生命将是难以承受的。
青梅之二
青梅煮酒斗时新。天气欲残春。东城南陌花下,逢著意中人。
回绣袂,展香茵。叙情亲。此情拚作,千尺游丝,惹住朝云。
晏殊还有这样一首词《诉衷肠》,轻盈美丽,有意思,很喜欢。
今日雪,春将来。
蚕丝和宣纸,染色,丙烯,手缝。
青梅之一
重回谦卑的心,敬畏天地万物。
负重,忍耐,哭泣,抗争。 庆幸洞察与勇气的到来。
敞开灵魂里的柔软,笃定的坚守。
然后开始容纳,遂以平静温和,遂以明媚。
春天,来了。
蚕丝和宣纸,染色,手缝。
读《非翁画语录》
一、关于谦逊的心
“为人处世,总是虚心为好。”
“入古自然要深,发展思路要广。”
“多方吸收看看,求变是唯一出路。居高声自远。”
“不耻下问,择其善者而从之。不耻才能广,才能大,壮年学得广泛些。
二、关于勤学多练
“画要仔细去看,研究来龙去脉,进了博物馆出不来,‘侯门一入深似海’。”
“必极工然后能写意,非不工遂能写意也。”
“只有常观察、分析、研究,尤其是大量的速写、默记,笔下的形象才会鲜活。”
“学画也如学书。孙过庭《书谱》里有一句话说得很好:‘初学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务追险绝;既能险绝,复归平正。初谓未及,中则过之,后乃通会,能会之际,人书俱老。’”
“风格,不是求而得之,是不断学习而形成。风格切勿定型得太早,大器晚成。要不断吸收古、洋、生活各方面而形成。尤其要苦练基本功。……风格的形成需继承传统,刻苦钻研,学习各种流派,集各派之大成,熔为一炉,到了熟能生巧的火候时,才渐渐形成。……要想学风格,只有读书写字,舍此无他。”
“不但在技法上要用功修养,在身心健康上更要勤修苦练。艺术的表现是精神的产物,精神是有物质基础的,这个基础和体力、体格、体魄分不开。有了坚实的体格,才能发挥出旺盛的精神,才能升华为艺术的精品。”
“细心观察,牢牢默记。日子长了,功夫深入,作画就有‘整体感’而能‘一气呵成’。‘大胆落墨,细细收拾’就能有‘气韵生动’。”
“真学问要久练成钢,百练钢成绕指柔,最难的是用气,一气呵成,气韵生动,浑然一气。“
“章建明先生谓我的线条有‘藤藤韧’。这个深一层的练气方法是碰到一切难忍的事,坚持用解结方法。忍至又忍。凡忍无可忍时,再行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的妙法,坚持耐力。”
三、关于方式、方法、布局
“纵通——继承传统,讲究规范;横通——借鉴姐妹艺术书法、音乐、舞蹈、戏曲、太极;内通——讲究内涵,艺术的多面涵养,多读书,多见闻,多体会,多心虚了
,多实践,多反思 。”
“国画的对称性比如一把‘称’,并不是一个‘天平’。这种平衡比‘天平’巧妙得多。(构图)章法的巧妙在画面上起了微妙的美的作用,这里不妨称谓国画的‘章法力学’,进一步解说为‘出奇取胜’‘险中求称’”。
“作画什么最难?我认为构图最难。因为构图是造型、笔墨、修养、情趣、天分的综合与灵活的运用。好比打仗时的用兵,必须大胆而又慎重,要随机应变,常画而又能常新。”
“取、舍、借、变。触目横斜千万朵,赏心只有两三枝。
“疏可走马,密不插针。”
“运笔要善于轻重缓急之变,更要有性情神情之变……穿插贵在交相掩映。”
“写意之作往往出笔简略,但不可草率,更不可无法。故余曰:‘写意应从严谨中来。’”
四、关于气、内功、意境
“信手拈来,主要在气。”
“作画到纯熟时不是看到哪里画到哪里的简单问题,而是,全凭感觉,五官齐通。……笔墨情趣,笔无情而人有情,是意与身通。……最高境界是五官相通。”
“画枝条要断而似连,气要接得住。……以手使笔,不浮滑,要稳,一笔下去,线条有劲而老辣。”
“要将内力从全身通过丹田之气运到手腕、手指,似乎有一股韧而充盈的气势在引导着,将意念、精神、力度贯注到笔身、笔尖,使线条有力度、韧性而又含蓄。同时,放中有收,不使气泄,这需要从长年练习书法中获得,非有坚强的毅力不可。”
“作画讲‘得势’,要成片,其实就是整体观念,看上去是一个调子,一股气,要‘浑成’,而不必求全。”
“笔墨、气韵、章法这三点是衡量一张好画的标准。一眼看到亮晶、明朗、宽广或苍茫、郁勃、雄厚。二者各有魅力、吸引力,起共鸣。画人的品德高,在书画上表现出来的意境也会高人一等。”
“中国画与哲学可说是一脉相通。”
“从蕴藉、含蓄中得生动、自然之趣味,用强烈、独特之手法,收深刻、鲜明之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