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题
混沌的混沌
还是冲突与回旋,走三步退一步
力量在挣脱,扭打在一起
曙光呢
但还是要坚持住
未经冲突的和平,是被同化,被渗透,被消失。
残存的,气若游丝
再次在泥土里酝酿
旋。转。
密密地,爬过每一寸土地
向着遥远的星光
祈祷
她那么美
款款的笑颜
少年宫一小时
周六下午,辰辰在少年宫上一堂机器人课,冷空气,下雨,我在外面等。
旁边坐着一位妈妈,与好朋友语音聊天中。过了一会儿,爸爸抱着小女儿过来了,她只有几个月大。一定是抱着二宝在等大宝上课。
“你咋不睡觉?”
“我是说在家么我可以睡会儿,在这里就不睡了。”
然后聊了些家常话,爸爸问:“你说要给宝宝喝水还是泡奶喝?”
“你女儿不爱喝冷水,水冷了她就不喝了。”
她嫌弃又宠溺的语调让我感觉作为这个宝宝的幸福与温暖。
正叨着,宝宝开始啃手指。“哎哟,小手脏呀,我抱你洗洗再啃,洗洗再啃。”爸爸边说边抱着宝宝一路小跑,冲向卫生间。这行动力太强了!温馨有爱。我日常所见的爸爸们,不是根本看不见宝宝啃手,就是看见了也觉得无所谓爱啃就啃,自己只想瘫着,能抱一下宝宝也总是带着三分勉强,心、眼、手,不是不在线就是慢半拍,只能由妈妈喊起来,妈妈去抱宝宝洗手。
洗完手,他们准备走了。妈妈接过宝宝,爸爸拿行李,包啊,衣服啊,水壶啊。妈妈说:“拿衣服要拿领子,你咋拿中间的?都一把年纪了,一点事情都做不好……”一长串吐糟,爸爸不吭声,不急于反驳,不急于争辩,正待他作何反应,妈妈继续说:“平时总说老了老了,我看你还小得很,只有十几岁,拿衣服要拿领子都不知道,你说是不是?”画风于是转向打趣,爸爸呵呵笑着,一起走了。
假期一日&十个海子
国庆假期爬了两次山,一次是野山,一次是家养山。
第二次爬完山,中午两个好朋友来家里一起聊天;下午准备看鲁米,但一页也没看,因为由此和越越谈了一下午的现代诗,尤其海子,浓烈、赤诚、宽广、饱满而绝望,令人痛心的天才少年;晚上陪辰轮滑。
“我不是一个纯粹的艺术家,在艺术与文学中,我更崇尚艺术家的使命。对一项艺术形式的探索或革新,我也许会无动于衷,但当我读到“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另一颗心宽容”(纪伯伦)、“当大地还有生灵遇难,我又怎么能幸福”(马勒)这样的文字,我会深受震动。我觉得艺术家就是那些努力使人类重新回到“童年”或走向“尧舜”的人。”
前阵和妮同学本来计划去青海至敦煌环线,攻略时看到德令哈,海子在那写的诗《日记》。百度说“当一个人恣肆汪洋的情感无处宣泄,只能在内心掀起狂潮的时候,这种折磨,于其留存于生命中燃起熊熊大火,煎熬原本就寂寞如秋的灵魂,不如让另一种境界取而代之,这种境界就是空寂。”
和越越曾经谈过《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里隐含的绝望。那么我看到这首《春天十个海子》时,看到了绝望正在把人吞噬的那个瞬间。“你所说的曙光究竟是什么意思”,太难受。越越说海子需要一个自杀干预师好朋友。
姐姐,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
告诉他们我的幸福
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
我将告诉每一个人
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
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
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
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
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春天,十个海子全都复活
灰姑娘的继母的女儿们的脚
小时候看灰姑娘的故事,灰姑娘仓促离开时,掉了一只水晶鞋在王宫里,王子就让人拿着这只水晶鞋去找主人,灰姑娘的继母让她自己的两个亲生女儿去试鞋子。一个脚尖太宽了,就砍掉脚趾头去试穿,一个脚跟太大了,就砍掉脚跟去试穿。当时觉得非常的震惊,太血腥 太恐怖了。以为是作者乱写写骗小孩子的。
后来知道了中国历史上的缠足。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但至少宋时已经有了,到了明清则相当普及,社会各阶层女子都有。直至孙中山下令禁止缠足。天下竟有这样的父母,把女儿的的脚趾头全部折断压到脚掌底下并用布缠住持续多年以保持三寸金莲的表象。大概这些父母都会用同一个措辞:“都是为了你好!”摧残女儿竟也可以如此光面堂皇地流行千年。
如今看来,这世界上的很多人做事情不择手段,甚至一些家长对自己的孩子,出于现实功利的目标,也不择手段。才觉得原来一切都是如此真实。
客人
在一楼住的第六个年头。
当时选一楼,觉得这儿方便客人来玩。
实际是,客人确实很多。甚至包括蚂蚁,白蚁,蟋蟀,百足虫,蜈蚣,蟑螂,蜘蛛,蚊子这一类小飞虫不用说了,还有一种超级大号虫不知道它学名叫什么反正不咬人。前几天,还来了一只蝙蝠,真是难以理解它这么大体积到底是如何进来的?花了老半天才把它赶出去。
比较惊恐的一次是躺在床上,忽然一条蜈蚣掉到G同学的肚子上,然后赶紧爬到我枕头底下躲起来,最终被抓住打死了。他说一定会有另一条跑了,然后第二天我总觉得我疼,仿佛被咬了也许只是心理作用。
昨天他们都不在家,一条大蜈蚣在地上,求救无门,我只得亲自踩死了它。踩得我腿疼,因为太害怕了,以致于踩得太用力了。
有时候我坐着,看到蜘蛛在窗台上爬来爬去我也随它,反正它不咬人,相安无事。有时忽然想起,这是我的地盘,我要守卫地盘,于是就把它扔到窗外去或打死。
其实我超怕小虫子,居然也和它们一起生活了这么久。
当然,虫子只是肉眼能见到的一部分。其实我们整个身体内外,皆是微生物的世界。洗个手对它们来说就是一次毁灭。涑口水涑个口也是一次大毁灭,洗菜煮菜也是。然微生物总是生生不息的。
有人一心向善,吃素,那是减少对动物的残忍。但我们总得吃植物,植物也有生命。我们活着就得吃别的生命,因为人类不会光合作用不能直接吃阳光。但还没有听说有人去关爱微生物的生命,大抵因为动物与我们最为接近。但即使如此,我们要造一个水库,我们既不会也不能通知那儿的动物都迁走,更不可能去征求它们的同意,它们只能被洪水淹没。一旦物种之间的智识相差太大,就没有办法沟通。能够关心动物、环境、生态的人都是了不起的,更多情况下,能关心全人类的都了不起了。人们总是在不断制造分裂和对峙,为狭小的利益和痛苦而纷争、钻营。
越问:“如果要在森林里生活,那么可以种植吗?可以狩猎吗?”这大约是一类故事设定,我们讨论的结果是不能,唯一可以的是采集。在肉眼可见的生命体系里,采集不伤害别的生命。种植需要土地,那就必须伤害那片土地上的既存生物,而且种植的作物到了收割期就全被收割消除了。狩猎会伤害别的动物,但总体影响面小,其实比种植还好一点。
每日线程-草木小令01
山川草木,万物有情。
水泽星罗,是大地眼里的点点波光。
底是蓝染手织布。捡了两块蚕丝,艾草的绿,苏木的红,放在锅里煮出色,蚕丝的上色非常饱满。
自然的馈赠,古老的智慧,充满神奇。
从自然中来,到自然中去。朴素而节制地生活,用爱去创造连接。
罗杰斯及相关
“罗杰斯用‘无条件积极关注’来解释自我发展的机制。所谓无条件积极关注是一种没有价值条件的积极关注体验.即使自我行为不够理想时,他觉得自己仍受到父母或他人真正的尊重、理解和关怀。罗杰斯认为,在自我发展的过程中,最基本的必需品是在婴幼儿时期得到无条件积极关注。当母亲给予婴幼儿以慈爱和热爱而较少注意他们如何行为时,这种满足也就实现了。在一切情况下,他们都感觉到自己的价值。而且也就没有了防御行为的需要,在自我和现实知觉之间便不会有不一致。因此,这种人在自我实现的道路上,会无拘束地发展一切潜能,达到最终指向的目标,成为一个健康人格的人。”
真是令人感觉美好,我一直很赞同。原来来自罗杰斯。
育儿引导我不断自我成长,有时也会激活创伤。
妮同学说:“最优秀的教育者(给我做测试是ENFJ理性教育家)面临的终极“瓶颈”既不是技术,也不是知识,而是教育者自身对世界和自我的认知的深度和高度。”
艾草和苏木
山川草木,万物有灵。
艾草和苏木,颜色真美。
没想到材质本身的影响那么大。艾草是一锅煮出来的,棉与麻是浅浅的绿,而蚕桑丝和柞蚕丝是接近咖啡色的绿。蚕丝与麻混纺的布料色泽也在其中间。动物蛋白纤维的上色性能非常好。而化纤基本不能在植物染料中上色。苏木也一样,从胭红到饱满浓郁的红,是同一锅里煮出来的。
中秋假期和几个好友相聚,谈到环境和工业化污染相关的问题。全球通行的经济体制,是以速度来衡量的。要加班加点的设计以更新迭代产品;要加班加点地生产产品;然后加班加点地策划营销推广方案;然后到最重要的一环就是加班加点绞尽脑汁和利用各方资源把产品销售出去;不想买的人要说服TA买,想买一份的人要说明TA买两份,钱不够我贷款给你买。。。。。。人类在各个环节竭尽全力,实际上制造了很多很多垃圾。这是一个生产产品容易的时代,很多时候,生产一个产品的成本远低于让它消失降解的成本。在以前,如果我们需要一个买菜容器,需要采颉材料(竹子或藤条),编织成器,需要很多时间成本,因此会珍惜,长久使用,终有一天它坏了,将很快回到自然降解循环。现在用塑料袋,它的生产成本低到可以忽略不计,因此人们边用边丢,用一次就丢,从不珍惜,然后让它消失并降解于自然却需要无数的时间成本,只是那个成本不需要当下的使用者和生产者买单罢了,但总有人得为此买单。衣服,日用品,到电器,玩具,一切都是如此。经济增长率需要过度消耗的支撑。这是目前全球通用的经济规律的根基,简值难以动摇。
伦敦经济学院的人类学家David Graeber在《狗屁工作(Bullshit Jobs)》一书中,引用了数据分析公司YouGov2015年在英国的调查,发现在社会生活中毫无意义、甚至有害的工作占了所有工作的一半以上。人类无休止的工作不仅没有创造相应的社会价值,还给自身和社会带来困扰。哲学家萨特说,人一旦闲下来,就会思考人存在的意义,这让统治阶层或管理者恐惧,不如让这些人忙于工作,没有那么多时间思考和反抗。而真正为社会作出贡献的工种,比如医生、护士、清洁工、教师、工人等等,他们通常付出大于回报。作者呼吁人们必须从价值观上进行突破,不应当内化统治阶级炮制的工作哲学,而应该找到自我,从基层发起社会变革。社会也应该将时间归还给人们,每个人都拥有无限的创造力,只有在对自我时间的掌控中,人才能发挥天赋和创造力。社会应从财富取向变成价值取向,这才能真正摆脱奴役的生活,转而迈入追寻精神价值的生活。
必须去觉察,生活表象背后的本质。有节制地生活,对山川万物,常怀敬畏感恩之心。人来于自然,也归于自然。无论什么时候都是如此。
每一个人,都有必要做好自己的那一部分。
And 今夜中秋。
每日线程-即兴08
即兴,刺绣与拼贴,第八个。
手工染的深浅交错的绿,用黑色绣线密密地压着它。压制、压住,交错着、甚至优美地。
然而它会挤出来,原始的力量。在相对薄弱的缝隙里。一点一点,一点一点,积累着,对峙着。挺艰难的,只要有一些空间,它们就将迸出来,汇集,生长,长成树,也许长相怪异,但那是生命的突破。
它会遇见温柔的风,抚过每一寸粗糙和嶙峋。呢喃。然后,它终于长出包容。坚实而敦厚。
压制与挣脱。纠缠与爆发。愿每一个生命,都得以绽放。
日常
太阳的角度和时间每天都在微微地改变。九月初的时候,八点多太阳已经照到我的洗衣台,十几天后,同一个时间日光已经斜到旁边的旁边烘干机的地方了。照射角度也在院子里偏移轮转着。四季轮回,斗转星移,总是在悄悄中进行。
典型的江南天空和云,最常见的样子便是如此。淡淡的,薄薄的,如丝如缕,如雾如纱。尤其在秋季,天空又蓝又远。
发现最新道旁路多了很多这种树,七八月开黄花,一串一串的开满树顶,到八九月开始结果果,整个树冠都是红色的了,像个小灯笼一样,果子是空心的,很有特点,秋天开始慢慢落,但到冬天也不会落尽,有些能一直挂在树上直至来年春天。查了一下叫栾树。
有时接娃放学,刚好太阳下山前,斜过天空,照过树丛,照到房子红橙橙的反射着光,真是非常感人。
路上遇见一个石臼,里面种着的是茭白?水面上一层浮萍,外面长满青苔,青苔上爬着一只蜗牛。绿意蓬勃,生机盎然,煞是可爱。
藤蔓植物真的很可怕呀。看起来柔柔弱弱,嫩嫩的,人蓄无害的样子,自己站都站不直。但它们会悄悄在缠住大树小树以及灌木,尤其是小树和灌木,会被它彻底缠住,把全部的身体重量都挂在对方身上,把对方的头都摁下去压在下面,然后密密在覆盖其上,直至小树和灌木都没有生存空间。多年的大株玫瑰和野蔷薇竟然全被木耳菜压得不见天日。藤蔓植物太可怕了。
书法课下课时,听见夜间虫鸣鼎盛,连绵成片,轻微,生动,晚上睡觉躺在床上也能听见,鸟鸣山更幽,虫鸣夜逾静。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真的跑进来一只。